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辛亥革命在狭义上是指发生在1911年10月10号,农历八月十九,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至1912年元旦孙文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段时间内所发生的革命时间。在讲辛亥革命之前,我们应该首先要了解那时候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下。

1901年,各帝国主义迫使清朝签下辛丑条约,而在签此条约之前,各列强已经迫使清朝签下马关条约,这时候的清朝完全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国列强为了在中国获取更多的利益,军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设置领馆,凌驾于清政府之上,禁止中国人民的反斗争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可以说这时候的政府完全是各列强的傀儡,各列强的商品也倾销到了中国,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收也纷纷破产。除了最上层的一些洋行买办处于社会上层,更多的民众则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这时候的中国也不乏出现了许多思想先进的人们。譬如孙中山先生,在1984年孙中山先生在夏威夷创建了第一个民主革命团“兴中会”,宗旨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从1895年至1911年间,以兴中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曾经先后发动十次武装起义,虽然屡次失败,但每次失败更让革命党人看清了中国此时的现状,中国需要一场革命去推翻满清封建主义,需要赶走列强。

而真正引发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则是四川“四川保路”运动。二十世纪初,四川总督奏请在成都设立“川汉铁路公司”,自办川汉铁路。而后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在这一政策下,所有铁路都归国有,铁路修建权也被贩卖,引起了大量人民的不满,纷纷号召全川人民保护铁路起义,正是这场保路运动加速了全国革命的到来。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军攻占总统府,占领武昌。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在全国掀起了独立之后,在短短两个月内多个省份纷纷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

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年,成功的一面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推动了社会变革。失败的一面则是被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