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看别人抓鱼(梦见看别人抓鱼是什么意思)

每一位农业大学新生在入学前

似乎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

“孩子,读的哪个学校啊?”

“XX农业大学”

“农业大学?你要去学种地啊?”

每到这时

梦见看别人抓鱼是什么意思

农大学生们总是有“苦”说不出

实在是不知该怎么解释

“我学的专业其实很酷”

每当农大人想证明一下自己时

总是被各种意想不到的段子给打败

看着热搜榜上的花式话题

#研究的作物被偷#

#赶着猪去上课#

#学校自己种的水果分给学生#

#课上自己动手做酸奶#

……

乍一看心里可能在想

这么搞笑

哪是农业大学

回头再仔细一想

好像确实是这样

有人总结说

普通大学生挂科是因为

“这次题目太难,我没好好复习”

农大人的挂科的原因

估计是你想不到的

农学:“谁把我研究的玉米吃了?”

园艺:“谁把我研究的黄瓜吃了?”

食品工程:“谁把我研究的馒头吃了?”

水产:“谁把我研究的鱼吃了?”

……

酸奶、辣条、烧鸡、酸菜……

农业大学的生活又好像处处是美食

每一所农业大学的食堂

往往都有着“xx地区最佳”的美誉

当然,很大程度上

这是外人对农业大学的刻板印象

但是这也代表着相当一部分人

对农业大学的深切期望

——让人民群众吃好

那么真实的农大学生生活到底是什么样?

今天,团团带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农学人要种地吗?

说实话

农学人是摆脱不了种地的命运的

众所周知

当前的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

学农不种地那岂不是脱离了实际

用我们的话讲就是

“双脚离地了,不接地气了”

农学本身是一级学科

它的下面还有作物、园艺、植保等等专业

但是多数农学生都逃离不了和土地打交道

某林学学子表示

连挖了三天的坑、种了三天树后

他做梦都在扶苗培土

在农学待久了

每次放假时最让自己魂牵梦绕的

未必是男朋友女朋友

而是那无人照看的温室或是试验田

以及其中关乎毕业论文的幼苗

但是农学人眼中的“种地”

和农民伯伯眼中的“种地”

可不是一回事儿

校园里你所看到的种地景象

要么是农大人在进行劳动体验

要么就是他在种下试验对象

也许你眼里的农大人是在

头顶草帽脚踏黄土奋力挥锄

实际上的农大人是在

检查仪器测试取样记录生长变化

土壤、气象、信息农业

化学、生理、分子技术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搞农业研究的人

可真是啥都要懂

因为作物的生长

其实是万物共同作用而产出的艺术品

而如今

各种技术的进步

更是不断推动着农业研究的进步

园艺人在不断探索着无土栽培的新境界

试想一下

将来庄稼不用依赖土地就能茁壮成长

一座大楼空间就抵得上万顷良田

那是多么壮阔的画面

在家点点手机就能管理万亩土地

绝对不是幻想

在未来一定可以成为更普遍的现实

脚踏黄土,立足于深厚悠久的耕作基础

仰望星空,为农业生产注入现代智慧

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农学人可不是说说而已

(偷偷说一句:他们的拖拉机也开得很6哦!)

华中农业大学农机专业学生考试拖拉机倒车入库

听说农学人要抓虫?

抓,必须抓起来!

在农大二手闲置群

你或许能看到这样的求购消息:

“求购!有没有同学出大头针呀?”

“我有,不过你要拿来干啥呀?”

“用来收集小型鞘翅昆虫!”

虫子找不齐,结课成难题

很多农大的植保学子

有一个假期是要到野外实习

其重要任务就是抓虫子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在课堂上捉虫子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在户外捕捉虫子

农作物生长的一大天敌就是虫害

因此识别各类虫子就成了

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鉴定监测有害生物

预防治理农业灾害

看我植保人大显身手!

不仅仅是捉虫子

逮捕大型动物农学人也不甘人后

有兽医学或畜牧学的朋友

上学前幻想着美好的画面

可以近距离撸猫撸狗

为生病的它们消解痛苦

后来发现自己的剧本其实是

永远奋斗在逮它们的路上

甭管是满屋乱窜的飞鸡

奔逃在外的绵羊

桌底下疯狂闪避的兔子

还是永远不肯跟人走的牛

这些,尽在农学人的掌握之中

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只要和学业挂钩

都别想逃走

农学人也要学做饭?

这个真不学

但是部分学生要动手做食品

在很多外人看来

食品专业的课堂是这样的:

猪肉与牛肉齐飞

果冻共苹果醋一色

正所谓上课时

笔可以不带

筷子不能少

你以为食品学天天做吃的很快乐?

非也非也

一来实验课也不是天天都上

本科阶段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理论课

二来别人做饼干就是为了“吃”

农学人的目的并不“单纯”

要测试不同材料、不同做法

不同成分的差异与变化

还要从硬度、脆性、

粘性、弹性、回复性、咀嚼性

内聚性等多方面进行评测

换句话说

就是“自己做的

未必如外面卖的好吃”

不同地区所产同一品种小麦制作的饼干对比

但是由于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业大学确实研发了不少美食

在一场高校美食大赛中

前8名中农业大学就占了6个

华南农业大学7种口味的酸奶

成为了学生们的心头好

湖南农业大学的翻天娃辣条

不仅口味多样

而且十分健康

10万级洁净车间

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吃辣条了

南京农业大学的黄教授低脂烧鸡

年产值过亿

一年卖出100多万只

2016年这只烧鸡

还登上了博鳌亚洲论坛的餐桌

农学人都是逆天而行?

没错!

“农学生们的毕业论文随着风雨飘摇”

这不仅是一句学生们自嘲的段子

也对应着目前农业的境况

一场冰雹

不止会毁掉学农人的小桃树

也会毁掉农民们的大片心血

一场暑热

不止会毁掉水产人的实验鱼池

也会影响无数渔民的生计

这些科研结果“看天命”的学科

研究的反而是想办法“抗天命”

让粗放的农业走向精细化

让风险再小一点

然而

很多人提起农业大学

还是会有所“思考”

但他们没有想过

正是因为有一代代农大人默默耕耘

中国人才能从吃不饱

到多项食品产量世界第一

他们的餐桌上才会有香喷喷的饭

吃不完的瓜果

蔬菜米饭那么香

是因为有人替我们受了难

瓜果那么甜

是因为有人为你吃了苦

如今世界上仍有8亿人口处于饥饿之中

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饥饿

而中国人不仅能解决自己的温饱

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

农学人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气质

那是土地赋予我们的踏实、诚朴

是悠久的农耕文化赋予

我们的勤奋、包容

向上的青春农大学子们

选择向下扎根

把家国情怀默默记在心里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

都像植物一样

拥有向阳而生的能力

来源: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