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大帝宝诰(北阴酆都大帝宝诰)

道教之音网站现诚聘编辑,欢迎垂询,一同传播道教正能量。

简历请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

《茅山志》卷17《楼观部篇》“紫阳观”条曰:“建炎(1127-1130年)中,河北博州道人王若宁者,来山独居丁公山东岩下。夜梦神人指岩穴曰:‘此酆都考训之所。可去洞百步居焉。’至秦桧殁,夫人王氏纯素诣靖真李宗师,乞拜章,知桧系此酆山狱中。王命其子熺即洞口建太乙殿,以求冥释。所施幡与石记存焉。大元至元癸未岁,奉玺书为观,存古额焉”。

此则酆都故事述及南宋和元代,盖为彼时人所编,流传于民间。

酆都为我国宗教神话中的冥界之一。汉以前小说有幽都之说。《山海经·海内经》说,北海之内有幽都山。《淮南子·坠形篇》高诱注说,幽都在雁门之北。六朝时期道经称之为罗酆山,又将鬼帝与酆都联系在一起。葛洪《枕中记》说,张衡、杨子云为北方鬼帝,治罗酆山。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说酆都北阴大帝治罗酆山。陶弘景《真诰·阐幽微》说,罗酆山在北方癸地。无论称幽都、罗酆,还是称酆都,无论指实,还是言虚,均将其地理位置放在北方。根据五行与其它事物相配的学说,水主北方,主玄冥,主冬季,主黑色,主潜藏,冥界酆都应位于北方。六朝以后的道经和其它文献,也大都沿袭酆都在北方的神话,有时干脆称为北酆。

北阴酆都大帝宝诰

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著名的重庆市丰都县“酆都鬼城”,由来已久,因地名而起。隋代因平都山下有丰民洲,山与洲名各取一字组合成县名,建置丰都县。其地自三张之时,即是道教流传之地,居民对道教冥界酆都神话当不陌生。故而,自建置丰都县后,由于音同字近,出于追求新奇、陶醉恐怖的民众心理,人们很快突破了酆都应在北方的老框框,将丰都县傅会(同“附会”之意——编者注)为酆都冥府所在地,可说是无师自通、必然而然之事。今“酆都鬼城”所存碑文记载,这种傅会早在唐代即开始为人津津乐道了。宋代的一些笔记小说,如洪迈《夷坚志》和范成大《吴船录》,甚至将丰都县径直记为酆都县。民间信仰、民间文学的势力如此巨大,以至于明代官方索性正式将丰都县改名为酆都县。直到1958年,政府才砍掉“酆”字的右耳朵(邑旁),恢复了最初的县名。

注:丰都县城区图

从《茅山志》记载的故事可知,宋元时期位于中国东南部的茅山出现的酆都鬼狱,与地名无关,实因人而起。宋高宗时秦桧两踞相位,前后长达十九年,力主和金,诛除抗金的忠臣良将。尤其是炮制岳飞冤狱,致岳飞赐死狱中,子岳云和旧将张宪杀于都市,天下冤之,闻者流涕。秦桧阴险毒辣。《宋史·秦桧传》曰:“桧阴险如崖穽,深阻竟叵测。同列论事上前,未尝力辨,但以一二语倾挤之。李光尝与桧争论,言颇侵桧,桧不答。及光言毕,桧徐曰:‘李光无人臣礼。’帝始怒之。凡陷忠良,率用此术”。他掌握了多数皇帝最容不得臣民对己不敬、最容易轻信此类诬陷的秉性,“四两拨千斤”,借刀杀人。这些都使秦桧遗臭万年。于是,在他死后,民众毫不客气地将此君请入酆都鬼狱。明末冯梦龙编《古今小说》卷32收录短篇白话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描写秦桧在酆都鬼狱中受冥刑的情景。茅山酆都故事和《游酆都胡母迪吟诗》的故事,都表明民众需要借酆都一泄痛恨秦桧的情绪。

将北方的酆都鬼狱迁至茅山,亦非无缘无故。茅山酆都故事说,秦桧一死,王氏即去酆都洞口求冥释。秦殁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北方国土尚在金政权统治之下,南北方交通阻隔,编故事的人会觉得无法把秦桧的鬼魂押送到北方。可能还担心金政权会搭救秦桧的鬼魂。为了使故事情节周圆,只好将酆都鬼狱移到南方。恰好茅山有北极殿,酆都大帝与北极关系密切。将酆都迁至茅山,似乎也可找到说头。

注:岳飞庙前的秦桧夫妻跪像

茅山酆都故事,是民众心理、民众文学改造宗教神学的生动一例。它表明,民众的需要,社会的需要,推动着宗教或快或慢、或显或隐地在不停地变,不停地走。如果民众和社会都不需要了,那种宗教也就寿终正寝了。

注:原文名称《读

之“茅山酆都”》,选自朱越利《读

札记》,原载《道教考信集》。

道教之音编辑整理

投稿地址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