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长短的算命的看法(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有高度的基因关联)

央广网北京1月7日消息(记者朱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一直以来,人类对指纹花纹这类表型形成的生物学机制仍知之甚少。我们的指纹花纹如何形成?何种基因在其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为解开这些谜团,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汪思佳研究员团队、爱丁堡大学赫顿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联合国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最新研究表明:人类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望为研究通过肤纹表型实现特定疾病的早期识别与筛查提供新思路。北京时间7日凌晨,这一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说起指纹,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数数自己有几个“斗”,这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和遐想。对于指纹花纹的形成,中科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汪思佳告诉记者,很多人认为它跟皮肤发育密切相关。

“在我们研究之前,大家对指纹花纹是如何形成的都是猜测,因为没有什么证据。对它的形成大家普遍的想法就是毕竟指纹花纹它是皮肤上的东西,所以想当然地会觉得它跟皮肤的发育关系肯定是最大的。”汪思佳说。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人类指纹和肢体发育有高度的基因关联

然而,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2018年我国发起“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对各种人类生命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遗传学研究。复旦大学和中科院相关团队联合国内外十多家科研机构,采集到多种族群体的指纹花纹,分析了几百万遗传位点,最终确认是肢体发育相关基因在指纹花纹表型的形成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李金喜介绍说:“最终筛选到跟指纹花纹相关的是有43个基因座,包含的位点有几千个,我们这次还是比较惊讶的,一下找到这么多。并且它们之间有非常强的规律性,同时指向肢体发育。”

团队发现,人类胎儿组织从肢体发育到皮纹形成的系列过程中,支持EVI1基因发挥塑造四肢和手指作用的,正是表达于肢体发育期的间充质细胞。那么,肢体发育是如何影响指纹花纹形成的?

汪思佳解释:“指纹花纹可能它的原始形态是一个斗型,肢体发育的时候,两边就会产生一些牵扯力。牵扯力一部分是外力作用,环境上面的,比如宫内的环境;一部分是先天的一些基因,比方说一个手指会长一些,一个手指会短一些,一个手指分出去的时间会早一些,还有一些分出去会晚一些,这些都会对指纹花纹形成一个牵扯力。左边牵扯和右边牵扯会导致它变成一个往左偏或往右偏的畸形,或者两边牵扯,可能会变成一个弓形。”

通过多表型关联分析,研究团队还发现:指纹花纹与手指长度比例间有紧密的相关性。

“比方说小指越长,你会发现对应的斗型花纹就越多;还比方说食指的第一节越长,你会发现斗型花纹会越少……我们说这个东西只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的东西,所以它并不是说可以直接用来预测一个人的特征。”汪思佳说。

以指纹、掌纹、足纹等为代表的肤纹表型是人体外观表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体其他表型与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该项研究为肤纹与人体其他表型与疾病的关联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有望打通宏观与微观表型的联系与作用机制,使“看手相识疾病”成为可能。汪思佳表示,通过人体外部特征与遗传基因的深入研究,在先天疾病早筛、人体病变预防、职业体质选拔等各领域具有重大价值,目前科研团队已经与医疗机构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在应用领域的实践研究。

汪思佳介绍:“比方说唐氏综合征的病人,他‘断掌’的比例要比正常人要高,但是反过来说‘断掌’就一定是唐氏综合征吗?也不是。因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也能看到一些正常人有‘断掌’现象,这只是一个概率问题。但是唐氏综合征的病人有若干个特征都是和正常人不太一样。我们把这些特征的概率整合起来,可以做出来一个预测模型。这个预测模型就是通过对唐氏综合征病人的基本上5-6个特征就可以做出一个准确率98%的预测模型。这5个特征里面有2个是指纹上的特征。”

但汪思佳同时强调,正常人的指纹花纹斗型等数量和健康情况并没有直接关系。

汪思佳说:“指纹花纹本身和正常人的健康、智力和天赋,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是有关系的。目前没有任何学术方面的证据。”

目前,全球首张“人类表型组导航图”已经初步绘制。发现了150余万个强关联,其中跨领域强关联占39%,大部分是科学界首次发现。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这张“导航图”,为科学界带来了海量的问号,等待进一步研究、破解。

金力说:“人类表型组是指人体所有生物特征的集合。我们开展表型组研究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发现基因表型和环境,以及宏观和微观表型之间的关联机制。尤其是那些现在科学家还没有注意到的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表型间的强关联,也为我们科学界带来了海量的问号,正等待着我们科学家进一步研究、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