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雄鸳鸯有什么区别(鸳鸯相对浴红衣)

从古到今,鸳鸯应该是知名度最高的鸟类之一。无论是文人墨客的笔下,还是平民百姓的织布机上,都常见它们成双成对的身影。人们画鸳鸯、绣鸳鸯、写鸳鸯,赋予它们许多美好的寓意。

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的唐代文物里,有一对精美绝伦的“鸳鸯莲瓣纹金碗”,碗身上刻着两层浮雕状莲花瓣纹饰,每层都有不同的动物、花草装饰图案,圈足内底刻着一只戏水鸳鸯,纹饰采用的西方锤揲技术,体现了盛唐时的中西文化融合。学者认为,这可能是皇室使用的酒器,当时鸳鸯纹装饰较为流行。

在诸多传说故事中,鸳鸯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搜神记》记载,战国时宋康王霸占了韩凭的妻子何氏,并发配韩凭去做苦役,二人先后殉情,何氏留下的遗言是希望和韩凭合葬。残暴的宋康王却命人将两人的坟墓远远隔开。然而,即使两座坟墓远离,墓上却长出了两棵相向弯曲的梓树,枝叶相交,树根缠绕,一对鸳鸯栖息在树上交颈悲鸣。人们说,这对鸳鸯就是韩凭夫妇至死相爱的精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里,也有类似的场景,殉情的焦仲卿夫妇合葬墓上,一对鸳鸯日夜鸣叫,似乎在向人诉说为爱抗争的悲壮和凄美。

鸳鸯不仅被用来比喻爱情,在两汉、魏晋时期的诗里也一度被用来比喻友情、亲情。被困匈奴、选择了不同道路的苏武和李陵在道别时,曾写下“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昔为鸳与鸯,今为参与辰”,写出了天各一方的辛酸。参星、辰星分别在西方和东方,出没各不相见。“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在送他哥哥嵇喜参军的诗中,也以“鸳鸯于飞”起兴,比喻兄弟之间的情谊。

鸳鸯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鸟”,应该和它们的习性密切相关。在繁殖期,鸳鸯基本都是一雌一雄结伴在水中遨游,觅食、筑巢都不分开,观察到这一点的古人,认为鸳鸯“和鸣一夕不暂离,交颈千年尚为少”,并且衍生出一些传说,诸如有人捕到雄鸳鸯来做菜,雌鸳鸯也悲鸣投入汤锅而死等。但其实,鸳鸯并不算真的“终生不渝”,当雌鸳鸯产卵后,雄鸳鸯就拍拍翅膀,自动散伙了,留下雌鸳鸯抚育小鸳鸯。到了第二年繁殖季,它们又会各自找其他的配偶。同是鸟类,乌鸦的“夫妻关系”要比鸳鸯忠诚很多,雌雄结成伴侣后终身不会更换。只不过因为其较低的颜值和民间传说里不太好听的名声,没有人会绣一对乌鸦挂在婚房里。

鸳鸯相对浴红衣

来源: 今晚报